每年10月下旬,大天鹅从繁殖地迁徙至三门峡天鹅湖湿地越冬,种群数量在12月中旬趋于稳定,2月下旬至3月下旬离开湿地陆续北迁,在此停留约5个月。
近年来,三门峡天鹅湖湿地越冬的大天鹅种群数量明显上升,这里也成为我国大天鹅越冬种群密度最高的区域。大天鹅的光临,给三门峡人和游客带来了无数的快乐。
从2014年开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研究团队,与河南三门峡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合作,利用卫星跟踪技术,率先对三门峡越冬大天鹅的迁徒路线进行了长期限踪,通过30余万条的卫星数据,逐渐掲示出三门峡大天鹅的迁徙路线。
整个迁徙路线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
出发(三门峡湿地→禹门口湿地)
在路上(禹门口湿地→内蒙古段黄河及后套)
出国了(内蒙古段黄河及后套→蒙古栖息地)
总体而言,春季大天鹅迁离越冬地三门峡以后,沿着中上游段黄河(晋豫段、陕晋段和内蒙古段)及支流(延河、无定河、秃尾河、汾河等)迁徒,然后飞越我国阴山后抵达蒙古国中部和西部的繁殖地。
卫星跟踪发现,在迁徙途中,大天鹅要经过高山、河谷、沙漠、戈壁等恶劣的地理环境,有时还会冒着被猎捕的风险,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繁殖地繁衍后代。等到了秋天,它们带领幼鸟一如既往地返回三门峡。
春去秋回,大天鹅每年迁徙两次,年复一年,始终如一,迁徙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需要一生的不倦经营,即便短暂的歇歇脚,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大天鹅如此执着,着实令我们动容,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在候鸟迁徙之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大天鹅!
来源:三门峡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