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在市矿区工人文化宫,一场评腔音乐剧引来我市众多戏曲爱好者。这部大型原创评腔音乐剧《牵·纤手》,是在2019年版作品基础上重新升级打磨的,致敬工作和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这次演出也是一次“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的遴选演出,艺术节参赛剧目遴选专家当晚莅临阜新现场。
《牵·纤手》是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出品,由市歌舞剧院排演的精品力作。这部作品曾历时两年精心打磨,数易剧本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打造,2019年9月底排练完成后,获得很高赞誉,还远赴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上演,上千名清华学子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观看了这场演出。
春夏秋冬坚守初心不变,苦辣酸甜迎旧村换新颜。此次2020升级版《牵·纤手》重装上演,可以说是来了一次颠覆性的改变,编剧由曾经创作本地广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家李铭担任。李铭是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剧作家,一级作家,作品众多,也得奖无数。此次再度牵手阜新,他又一次将自己对阜新的深情演绎到一个新高度。
该剧总导演仍是全国剧协副主席、三度梅花大奖获得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执行导演为市歌舞剧院年轻导演刘彬。刘彬向记者介绍:“市歌舞剧院一直在充分发挥专业艺术院团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这次的升级版《牵·纤手》进行了解剖式的分析和调整,整体做了非常大的改动,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舞美设计、音乐伴奏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改变。整体剧情更加紧凑,故事更加感人,主题立意更加清晰明了,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要扶志扶智’‘扶贫要用绣花的功夫’等重要论述。旧版剧中的民乐表现方式也改变为管弦乐。管弦更为细腻、丰富、自由的特点,使该剧音乐曲调更富变化,节奏感更强,从而让剧情更富感染力。”
2020升级版《牵·纤手》故事主体内容不变,但结构和情节却有了较大变化。内容讲述了三十年前于梅的父亲为了乡亲们的利益积劳成疾倒在工作第一线,三十年后女儿继承父志成为第一书记再回山村。迎接她的是榆树屯的烂摊子,于梅深深意识到乡亲们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落伍。于梅顶住各方压力和阻力,深入调研,引进盛京满绣项目扎根乡土。刚开始一部分群众很是抵触,于梅忍辱负重,团结宝利叔和玉竹等人,见招拆招,引导村民以绣创业、以绣知美、以绣立志,用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在开展工作期间,波澜不断,于梅团结群众,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最终使得盛京满绣成为深受村民欢迎的扶贫项目。在工作中,于梅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亲人的理解,榆树屯也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全剧在于梅最后的唱词“针针线线、绣上那九百六十万锦绣河山”中落下帷幕。
升级版《牵·纤手》演出时长为100分钟,分别为“于梅引进满绣”“村民知难而退”“于梅促心扶志”“众村民以绣为美”“于梅以绣织梦”等7场。记者观看整部剧后感觉其音乐旋律悠扬动听,舞美布景恢宏大气,服装造型华美不俗,故事情节感人至深。这是主创团队在近两个月内,以对艺术严谨认真的态度,精雕细琢,数度打磨,最终完美呈现给观众及评审专家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演出结束后,遴选专家进行了座谈。辽宁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一级导演邢邠这样评价:评腔音乐剧《牵·纤手》在创作中为现实题材加上了浪漫主义色彩,两相结合,使这部剧的观赏性又有了新的提高。辽宁歌舞团副团长、一级导演张岩生认为,戏剧音乐与时代音乐的结合与融合,是这部剧的高级之处。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授、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一级舞美设计陈家才从专业角度这样评价:“舞台美术采用半写意半写实相结合的方式,应该是这个时代艺术追求的高级目标,这部剧中充分利用了这个关系。”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畅所欲言,高度认可,当场确定该剧参加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
创造“以评剧唱腔为基础,以音乐剧的模式为呈现”的一种新艺术形式,市歌舞剧院经过不断探索,如今再度实践成功,也进一步实现了用文艺作品为时代发声,用传统艺术为时代画像,用精品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培根铸魂的社会价值。
本月中旬,2020升级版原创评腔音乐剧《牵·纤手》将在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上华丽绽放。
来源:阜新新闻网(记者 陈力华 马志宇)
原标题:《满腔痴爱演绎荡气回肠——记本土原创评腔音乐剧《牵·纤手》“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