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猫妹的学生时代,金钱豹的大名如雷贯耳,仿佛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近几年,金钱豹这个名字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似乎这个名字也随着那段岁月的结束一同尘封进了记忆。
多年之后,“金钱豹”这三个字再次出现,竟是因为倒闭而“出了名”。
随着金钱豹国际美食百汇北京海淀翠微店的关闭,全国现在就只剩下一家金钱豹了。
那些年还没吃过的金钱豹,要不趁机赶紧到上海仅存的最后一家店吃一波?
再不吃,这世上可就再无“金钱豹”啦!
门店几乎全部关闭,供应商上门索要欠款,金钱豹风光不再
在近两年内,金钱豹“撤柜关门”可谓是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在网上一搜,太原、呼和浩特、深圳、杭州、沈阳、苏州..多个城市都传出了金钱豹关门的消息。
金钱豹的“受灾范围”可以说是横跨大江南北,面积非常大了。
近日,北京海淀翠微店关门也是没有任何征兆,静悄悄地说不开就不开了,也没有提前知会一声。
据悉,金钱豹北京翠微店已于7月1日起停止营业,获知该消息后,有人跑过去一探真假,发现店门紧闭,玻璃门上贴着“内部调整暂停营业”。
哎,金钱豹在北京的“暂停”,就这么成为了“永远”。
北京除了翠微店外,王府井店、世贸天阶店、中关村店早就关了门,翠微店竟然是北京区挺到最后的“猛将”。
和其他城市的门店停业相似,北京店全部“倒戈”遗留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员卡的钱怎么办”!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金钱豹的会员数量还是不可小觑的,而且会员卡的数额动辄就是几千,金钱豹倒了,冲的钱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打水漂啊。
还好,目前金钱豹翠微店店内还有4、5名工作人员在办理退卡。
其中,在翠微本店实名制办理会员卡的消费者可以在门店直接办理退卡,45个工作日之内归还钱款。对于没有实名制的消费者,工作人员称“应该也可以吧,先登记填单子”。
而在其他门店办理会员卡的得先登记,等上海总公司退卡中心派人联系。
因为翠微店已是北京最后一家关门的店,导致前来退卡的会员特别多,据工作人员介绍,世贸天阶、王府井店来退卡的大概有200人,中关村也有 200多,还有天津、郑州、沈阳等一些外地打电话过来要求退卡的。
微博上也有多名网友在网络上实况直播去店内退卡的情况,看样子,来退卡的大妈们可真不少啊。
因为金钱豹在关门前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通知会员,导致很多人都是从网上看到金钱豹停业才急匆匆赶来退卡。
有的会员当初办卡时,办理的是3000块钱送400的优惠卡,而公司规定退卡时要扣掉优惠的400块钱,因此会员卡的余额在退款时还得打个折。
其实,能到店里去退卡的都是幸运儿,一大批外地的无法退卡的会员们哭晕了。。。
今年5月份左右,金钱豹天津乐宾百货店关门的时候不仅没通知,甚至都没有给会员留下退款通道。
而这个上海总部退卡中心的电话,和金钱豹其他供联系的号码一样,几天了,都是无人接听。
不光会员退卡难退,金钱豹还是个“老赖”!
6月28日,刚关门的金钱豹北京翠微店就来了十几位供应商上门讨债,供应商称,金钱豹拖欠他们的债款达2000万元。
而早在2016年5月,就曾有十多位供应商去金钱豹亚运村店追讨所欠货款。
据供应商反映,当时金钱豹拖欠他们的货款高达1600万元,金钱豹方面对此给出的说法是正在进行内部审计流程,财务账款暂时冻结。
一位金钱豹供应商对媒体表示,金钱豹负责人在当时曾找过他,表示会还钱但需要时间:
“当时制定了还款计划,分多期还款,但只执行了两个月”。
据他介绍,2014年就明显感觉到金钱豹开始走下坡路,拖欠货款的情况从那时起已有迹象。
除了拖欠供应商的货款,金钱豹也被爆出过拖欠员工工资。
今年6月份,金钱豹苏州店关门时,曾曝出拖欠店内40多位员工2个多月的工资。
6月初餐厅关门,但是4月和5月两个月的工资却一直没发,更何况合同解约应该给出的赔偿。
这么看,苏州店拖欠员工工资绝不是个例啊。
更奇葩的是,苏州店所在的信投大厦的物业管理部门还爆料称,金钱豹还拖欠了物业公司一大笔钱,物业费、房租、现场管理费都没有支付。
看来,金钱豹是真缺钱了。。。
现在全国的金钱豹就剩上海总店一家了,和全军覆没可以说是没什么区别了。
猫妹就随手在大众点评看了看大家对金钱豹上海店的评价,“菜色一般”、“海鲜不新鲜”、“冰淇淋不是哈根达斯了”...
这些评价连“一般”都算不上吧。
哎,曾经那个让人“仰望”的金钱豹早就不再了。
在多数网友的心里,金钱豹好吃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它存在的意义其实是一种情怀。
多少人在求学的时候都曾想过要去金钱豹搓一波,无奈荷包吃紧,于是,金钱豹就变成了赚钱的动力。
现在,知乎上还能看到“去金钱豹如何才能吃回本?”、“第一次去金钱豹,怎么才能装出经常去的样子?”
然而,这一切终将成为往事,再也没有后来了。
金钱豹是如何一步步从巅峰走到现在的?
金钱豹于2003年开始进入大陆市场,以国际美食百汇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自助餐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
作为国内复合式自助餐厅模式的开创者,金钱豹代表的不仅是“最贵”的标签,更是成为了一种现象级存在。
在2011年,金钱豹的创始人袁昶平还提出过“3年内在大陆拓展40家店面,年营业收入挑战30亿元人民币”的小目标,并计划当年下半年让金钱豹赴港上市。
2011年7月,欧洲知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商安佰深接手金钱豹。
这是金钱豹的第一次的“卖身”,被外界解读为是“金钱豹为上市铺路的信号”。在安佰深接手之后,金钱豹经历了一段还算美好的发展期。
2013年,金钱豹在中国的门店数量突破20家,时任金钱豹CEO的缪钦曾表示,金钱豹在未来几年要加快二线城市布局,“预计到2015年,金钱豹将实现销售20亿元和建成50家门店的目标”。
然而,好景不长,金钱豹在2014年全年仅开设了3家门店——金钱豹青岛店、金钱豹福州店和金钱豹北京翠微店,2015年上半年更是一家新店未开。
财务数据显示,金钱豹在2013年和2014年税前亏损分别约为2.24亿元、2.08亿元,净负债分别约为3.27亿元、4.44亿元。
金钱豹开始走下坡路了。
2015年6月,金钱豹被二次转手给在港上市的嘉年华国际,交易价格从2011年安佰深接手时的15亿元大幅缩水至2.53亿港元。
嘉年华国际是中国唯一公开上市的大型旅游、酒店及零售综合项目开发商。
本以为嘉年华国际和金钱豹携手之后,双方都能朝着小目标狂飙前行。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据嘉年华国际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嘉年华国际餐饮收入约为4.39亿元,餐饮业务分部业绩约为-7245万元。
嘉年华国际在财报中也明确表示,餐饮业务业绩就是来自于2015年收购的金钱豹。
与此同时,金钱豹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关门潮”,直至国内北区的最后一家店也和我们说了再见。
北京店关了,上海的还会远吗?
.